新冠疫情升溫!專家籲速打 JN.1 疫苗防重症危機

更新日期:2025/05/24  文字編輯:Money  圖片來源:ChatGPT
87
網友評分 (共5人參與)

面對新冠疫情再度升溫,台灣正迎來新一波挑戰。根據疾病管制署最新數據,第20週(5月11日至17日)全國新冠門急診就診人次已達19,097人,雖低於去年同期,但疫情擴散趨勢明顯。專家呼籲民眾提高警覺,特別是65歲以上長者與慢性病患者,應盡速接種最新 JN.1 疫苗,以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。為協助民眾快速掌握疫情動態與防疫措施,本報導整理最新資訊,提供清晰指引,幫助全民共同抗疫。


疫情現況:病例攀升,重症風險加劇

疾病管制署監測顯示,第20週全國新冠門急診就診人次達19,097人,較前週增加,顯示疫情正在擴散。單週新增93例本土重症與4例死亡案例,累計至今330例重症與47例死亡,其中九成未接種 JN.1 疫苗的長者與慢性病患者占多數。這一數據敲響警鐘,凸顯疫苗接種對防範重症的重要性。


JN.1 疫苗接種:保護力提升的關鍵

截至5月18日,全台 JN.1 疫苗接種人次突破211.6萬,總接種率達8.79%,其中65歲以上長者第一劑接種率為18.3%,第二劑僅0.48%。上週1.7萬人完成接種,創三個月來單週新高,增幅達57%。專家建議,距首劑接種已滿六個月的長者與高風險族群應盡速補打第二劑,以強化免疫防線。


防疫資源準備:疫苗與藥物充足

中央已超前部署,確保疫苗與藥物供應無虞。目前國內尚有316.9萬劑 JN.1 疫苗,供六個月以上民眾免費接種,各地接種據點預約踴躍,疾管署也計畫增加配送量。抗病毒藥物方面,瑞德西韋存量20.7萬劑、倍拉維46.9萬人份、莫納皮拉韋1.1萬人份,足以應對中重症需求,後續並有開口合約可追加貨量。


快篩與篩檢:早期發現,及時應對

為因應六月中下旬可能出現的就診高峰(預估單週5.5萬至6.5萬人次),疾管署已擴大快篩試劑鋪貨,四大超商、連鎖藥局與社區藥局均有穩定供應。專家鼓勵有症狀者盡早使用家用快篩試劑,及時發現感染並接受治療,以降低重症風險。


專家建言:社區免疫網的建立

醫界專家強調,疫苗仍是預防新冠重症的最佳武器。長者與慢性病患者應優先完成接種,保護自身與家人。透過全民參與疫苗接種與篩檢,可望建立社區免疫網,減緩疫情衝擊。專家也提醒,保持良好衛生習慣,如勤洗手、佩戴口罩,仍是防疫不可或缺的一環。新冠病毒雖已成為長期公共衛生議題,但其威脅不容小覷。當前疫苗與藥物資源充足,民眾應把握時機,積極參與防疫。從接種疫苗到使用快篩,每一步行動都為個人與社會增添保護力,共同守住這波疫情高峰的挑戰。


新聞來源:疾病管制署

追蹤 Kirakacha 去啦!官方LINE@ https://lin.ee/nRFduep
追蹤 Kirakacha 去啦!官方LINE@

 

追蹤 Kirakacha 去啦!官方粉絲團 facebook.com/KiraKacha.GO

你喜歡這篇文章嗎?
你覺得這一篇報導是否對你有幫助,五顆星為十分有幫助
(給編輯一點鼓勵)
你可能也會喜歡
85
網友評分 (共6人參與)

糖尿病前兆出現可逆轉?掌握三多一少遠離高血糖危機


在台灣,糖尿病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健康危機。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數據,全台糖尿病患者已超過 230 萬人,相當於每十人就有一人受影響。隨著生活節奏加快與飲食習慣改變,糖尿病發病年齡逐漸下降,20 歲確診的患者平均壽命可能縮短 5 年。然而,專家強調,認識糖尿病前兆並採取健康生活方式,能有效預防疾病惡化,甚至逆轉病程。以下將深入探討糖尿病的徵兆、風險與實用預防策略,幫助民眾守護健康。什麼是糖尿病前兆?
網友評分 (共6人參與)
85
2025/05/23 | 編輯 Money
130
網友評分 (共8人參與)

起床頭痛、麻木、心悸?8大原因與改善秘訣揭秘


早晨醒來,頭痛、心悸、口乾舌燥或手腳麻木讓你感到不適?你可能以為這只是睡姿不良、冷氣太強或疲勞累積,但這些症狀可能是身體在發出的健康警訊。根據醫學研究,早上頭痛與心悸、口乾舌燥、手腳麻等症狀可能有共同的生理根源,如血管擴張、氧氣供應不足或神經調節異常。明悅中醫診所院長黃獻銘指出,這些早晨不適往往相互關聯,反映身體的整體健康狀態。本篇報導整合中醫與西醫觀點,詳細解析早晨頭痛的8大原因,並將其與其他症
網友評分 (共8人參與)
130
2025/05/22 | 編輯 Money
117
網友評分 (共7人參與)

小心食物過敏!衛福部新制11項過敏原標示助你安心飲食


你是否曾在用餐後感到皮膚發癢、腹瀉,甚至呼吸困難?這些可能是食物過敏的警訊。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告,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已更新,新增至11項常見過敏原,幫助消費者清楚辨識潛在風險。隨著飲食安全意識提升,這項政策不僅保障健康,也讓你更輕鬆選擇適合的食品。本文將深入解析食物過敏的影響、新規定的內容,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預防過敏反應。什麼是食物過敏?食物過敏是免疫系統對特定食物成分產生異常反應,可能引發輕
網友評分 (共7人參與)
117
2025/05/21 | 編輯 Money
255
網友評分 (共19人參與)

美國前總統拜登確診侵襲性攝護腺癌,揭開男性健康的隱形危機


美國前總統拜登於2025年被診斷罹患侵襲性攝護腺癌,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骼,屬第四期癌症。這一消息震驚國際,同時也讓攝護腺癌這一男性常見疾病重新受到關注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,攝護腺癌是全球男性第二大癌症,台灣每年新增約5000例,死亡率更逐年攀升。拜登的病例因其高風險特性,凸顯了篩檢與早期介入的重要性。什麼是侵襲性攝護腺癌?了解格利森評分拜登的病理報告顯示其格利森評分達9分,屬高風險等級。格利森評分
網友評分 (共19人參與)
255
2025/05/20 | 編輯 Money
105
網友評分 (共6人參與)

天氣變化引發身體痛?5個秘訣提升健康生活品質


每當季節更迭或陰雨連綿,身體總像個敏銳的氣象站,頭痛、關節痠痛、疲倦感接踵而至,彷彿在提醒你天氣即將轉變。這些不適不僅干擾日常作息,還可能讓你心情低落。科學研究顯示,簡單的生活習慣調整就能有效緩解「天氣痛」,幫助你找回舒適與活力。這篇報導深入探討天氣痛的成因,並提供實用建議,讓你在天氣變化時也能保持最佳狀態。什麼是天氣痛?「天氣痛」是由日本醫學博士佐藤純提出的概念,專指因氣壓、溫度、濕度變化引發的
網友評分 (共6人參與)
105
2025/05/18 | 編輯 Money
177
網友評分 (共11人參與)

益生菌怎麼選?益生菌的驚人功效與正確吃法


你是否曾經因為腸道不適、免疫力下降或情緒低落而困擾?這些問題可能都指向一個關鍵:你的腸道健康。近年來,科學家發現腸道被稱為「第二大腦」,它不僅影響消化,還與免疫系統、心理健康息息相關。一項研究顯示,超過70%的人口正面臨腸道菌群失衡的問題,而這可能正是你健康拼圖中缺少的那一塊。這篇報導將帶你深入了解益生菌如何成為健康生活的關鍵,揭開科學背後的真相,讓你學會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,並透過簡單的日常
網友評分 (共11人參與)
177
2025/05/17 | 編輯 Money
172
網友評分 (共12人參與)

別等肺癌晚期後悔!免費篩檢搶救90%存活率,LDCT揭肺癌隱藏危機


你是否曾經因為健康問題而感到無力?或許你身邊有人正在與疾病抗爭,卻因為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遺憾。肺癌,這個全球及臺灣癌症死因的「頭號殺手」,每年奪走無數生命。然而,現在有一項改變命運的機會正向你招手:透過簡單的檢查,你可能在疾病悄然來襲前,搶先一步保護自己與家人。這篇報導將帶你深入了解一項正在改變無數人生命的健康行動,揭開提升存活率的秘密,讓你不自覺地想一探究竟,繼續閱讀下去。肺癌威脅無處不在:為何
網友評分 (共12人參與)
172
2025/05/14 | 編輯 Money
150
網友評分 (共9人參與)

食道癌9成男性受害!專家揭6大防癌生活秘訣


你是否知道,食道癌正悄悄威脅著無數人的健康?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資料,台灣每年有近3,000人新診斷食道癌,其中男性占9成,菸、酒、檳榔更是推手。這不僅是數字,而是攸關生命的警訊!本篇報導將帶你深入了解食道癌的風險因子、預防秘訣與早期警訊,幫助你和家人遠離這致命威脅。從飲食到生活習慣,現在就跟著我們一起行動,守護健康人生。食道癌為何偏愛男性?數據揭露真相國民健康署1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,食道癌新發
網友評分 (共9人參與)
150
2025/05/11 | 編輯 Money
132
網友評分 (共10人參與)

更年期保健四字訣公開!熟齡女性預防三高這樣做


女性進入更年期後,身體與心理都會面臨不少轉變,尤其在熟齡階段,更容易受到三高風險影響。根據國民健康署指出,45至64歲的女性,高血壓、高血脂與高血糖的盛行率顯著高於年輕族群,提醒所有熟齡女性應重視日常保健與健康監測。為協助女性度過更年期、預防三高問題,國民健康署推動「心、動、舒、食」四字訣,從情緒、運動、飲食到壓力調節提供實用建議,成為熟齡女性健康生活的指南。更年期女性常因荷爾蒙變化導致身體代謝改
網友評分 (共10人參與)
132
2025/05/09 | 編輯 Money
152
網友評分 (共10人參與)

你今天喝夠水了嗎?75公斤男生、55公斤女生一天該喝幾瓶水?專家教你正確補水量


天氣一熱就容易覺得疲倦、沒精神嗎?別懷疑,問題可能出在「你喝太少水」!根據營養學與公共健康專家的建議,成年人每日應依據自身體重來補充足夠的水分,而不是套用「八杯水」這種已過時的通用口號。實際上,人體每日所需的水分量與「體重」密切相關。醫學營養公式指出,成人每日應補充的水量約為每公斤體重乘以30到40毫升的水。換句話說,一位75公斤的男生,每天需要約 2250至3000ml 的水,而一位55公斤的女
網友評分 (共10人參與)
152
2025/05/08 | 編輯 Money
192
網友評分 (共13人參與)

葉酸食物大公開!每日攝取量與健康益處一次懂


葉酸,學名維生素B9,是人體不可或缺的水溶性維生素。它在紅血球生成、胎兒發育及生理機能調節中扮演關鍵角色。然而,人體無法自行合成或儲存葉酸,必須透過日常飲食攝取。尤其對孕婦而言,葉酸更是確保胎兒健康發育的必需營養素。本文將深入探討葉酸的功效、每日建議攝取量,以及常見的天然食物來源,幫助你輕鬆補充這一健康基石,打造充滿活力的生活方式。葉酸的健康益處:不僅限於孕婦葉酸對人體的貢獻遠超乎想像。它促進紅血
網友評分 (共13人參與)
192
2025/05/06 | 編輯 Money
172
網友評分 (共10人參與)

紅心芭樂完勝檸檬!維生素C這樣補才有效


提到維生素C,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不是檸檬?其實,檸檬的維生素C含量僅約34mg(每100公克),遠遠不如紅心芭樂的驚人含量——超過檸檬的6倍!維生素C不僅是美白聖品,還能抗氧化、促進膠原蛋白生成、增強免疫力,是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營養素。本篇報導將依據專業知識與最新趨勢,帶你深入了解如何聰明補充維生素C,讓你輕鬆擁有亮麗肌膚與強健體魄。紅心芭樂:維生素C的超級英雄別再迷信檸檬!根據營養學研究,紅心芭樂
網友評分 (共10人參與)
172
2025/05/05 | 編輯 Money